日本明天文望远镜,日本可以独立制造空间站吗?
日本政府在1989年公布的宇宙开发大纲中明确了航天活动的基本方向,即掌握具有国际水平的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制造技术,通过国际合作掌握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为实现日本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长远目标奠定技术基础,而在先进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轨道工厂、轨道间运输系统等方面仅开展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因此,在2000年之前日本仅把H-2运载火箭和参加国际空间站的日本试验舱列入型号研制,而用H-2火箭发射的“希望”号不载人小型航天飞机仅开展关键技术研究。
日本也参加了国际空间站的主要任务。不能否认日本近些年来在航天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因此他们有能力参加国际空间站的活动,负责为空间站提供1个试验舱。说是1个试验舱,实际上也是很复杂的,它是1个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多用途实验室。
整个试验舱主要由1个压力舱、1个试验后勤舱和1个暴露在空间的装置三大部分组成,总长度有18米,横向宽10米,总重有18吨,可以想象也是一个庞然大物了。
压力舱是个圆形体,最大直径4米,长度10米,它是一个密封舱,内部具备供宇航员居住生活的条件;在压力舱的前端有对接机构,可以与空间站进行对接;这个舱的主要用途也是进行空间环境下的材料科学试验研究和有关的生命科学试验研究。
在压力舱的上下面各有一个突出的圆形物,这就是试验后勤舱,直径也是4米。这个舱顾名思义是实现后勤保障的,在舱内既可以储存试验装置也可以储存需用的各种气体如氧气、氮气等以及液体如水和燃料等,它们分别放在不同的容器里,一旦用完了还可以由其他的飞行器带上去补充,有点像飞机的空中加油。试验后勤舱还有一个特殊的使命,就是在紧急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轨道应急救生装置。
在压力舱的后面连接的就是暴露在空间的装置,在它上面装有各种仪器,可以进行天文研究观测以及对地球的观测,还装有需要暴露在空间的科学探测仪器设备,可进行空间粒子、宇宙射线等的探测研究。在压力舱的端面有一个像螳螂的长臂一样的设备,这是机械手,可以用它来操作暴露装置的仪器设备。
日本从1987年开始进行航天飞机关键技术研究,1993年政府批准了“H-2轨道飞机验证飞行器”计划。该飞行器重8吨,研制费14亿美元。日本不载人航天飞机计划于2008~2010年发射,研制费35~38亿美元。1994年H-2火箭发射后,日本立即着手改进H-2火箭,改进后能将15~20吨有效载荷发射到近地轨道。日本在决策载人航天时,一开始就根据国情国力,不把规模搞得过大,而且十分重视技术跟踪和关键技术研究,特别是在研制程序和投资策略上科学安排,不但有利于技术力量的充分利用,而且还避免了H-2火箭、日本试验舱和“希望”号航天飞机等投资大项目同时进入投资高峰,有条不紊地确保载人航天顺利发展。为了对日本试验舱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1995年3月日本用H-2火箭发射了多用途可回收的空间飞行装置。该平台重360千克,由8个舱组成,全部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完成日本试验舱的地球观测、大气物理和天文研究、材料加工、生命科学试验等多项试验验证,1996年1月用“奋进”号航天飞机回收。
1995年3月18日,随着H-2火箭的第三次成功发射,日本潜心研究多年的“空间飞行平台”开始遨游太空。该飞行平台是日本第一个小型多用途空间平台,由日本太空开发总署、国际贸易工业部和宇宙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制,研制工作从1987年开始,开发研制经费高达418亿日元。
该空间站主体呈八棱柱形,直径约4.46米,高2.8米,发射时重4吨,回收时重3.2吨,两个太阳能电池帆板长度均为9.6米,输出功率可达3千瓦。整个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共分8个舱,其中2个舱装载电池和计算机,其余均搭载试验设备,有效载荷占1.2吨以上。它运行在500千米高的轨道上,主要用于从事天文、大气物理观测(包括红外、光学、X射线和γ射线等多种手段观测)及小型材料和生命科学试验。它在太空运行几个月后,降低轨道至315千米高度与航天飞机会合。1995年12月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将其回收。这个空间站飞行的有效载荷是未来“阿尔法”国际空间站日本试验舱的模型。另一与国际空间站相关的试验是平台上搭载一项由144块太阳能电池片串联形成的太阳能电池阵试验,它能获得250伏特以上的高压电流。
此试验目的是验证空间等离子体对高压电池电路的影响。平台上还搭载了一台小型红外望远镜。该望远镜口径为15厘米,镜内载有4套红外观测仪器,可覆盖1~1000微米的红外波段,这些仪器均浸在零下271℃的液氦中,以确保它们能为测得宇宙起源等奥秘提供线索。另外,平台上还有一项二维太阳能电池阵展开试验。该阵呈六边形,边长6.5米,由可自动伸展的桁架支撑。此试验是为了开发高效、高可靠性、展开式大型太阳能电池帆板。在“空间飞行平台”上搭载的还有一项采用肼做燃料的等离子推进器试验。该推进器将用于星际飞行的航天器。此次,“空间飞行平台”上的材料试验搭载了3台材料处理装置,可以加工包括先进半导体材料在内的多种材料样品。引人注目的是“空间飞行平台”上也带有蝾螈产卵和发育试验。这些嵘螈上天前已受孕,并全处在冬眠状态,上天后苏醒,而后在激素作用下产下受精卵,这项试验可以获得生命科学的宝贵信息。
知识点
国际空间站业余无线电通讯计划
国际空间站业余无线电通讯计划是由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国际业余卫星公司、美国宇航局等共同组织和发起的一项活动,和太空微重力实验计划一样,是美国宇航局面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项目之一。这个计划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利用业余无线电和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直接交流的兴奋体验。教师、家长和社会将看到业余无线电将如何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和知识的追求。
和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对话是一种独特的教育体验,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支持国际空间站业余无线电通讯计划。借助业余无线技术的帮助,美国国家宇航局希望给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提供机会。国际业余卫星公司的志愿者提供技术上操作,指导学校通讯计划。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提供空间站业余无线电的信息,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和美国宇航局总部编制和分配国际空间站业余电台的课程计划并向老师们提供资源,向成百上千的业余无线电操作者,包括在约翰逊太空中心、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和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美国航天中心的业余无线电俱乐部的幕后工作,提供技术和知识的保障,使这项教育体验成为可能。
左也望远镜是正规吗?
日本生产的,质量还不错
有没有遇见过什么古怪的事情呢?
表弟有8年海员生涯,他告诉我,大海深处有太多的古怪,经常有海员被吓的不敢上船了。
有一次表弟远洋出海,一切都非常顺利,风和日丽,海员们的心情也都很好,这时负责雷达监控的海员忽然报告说,在远方发现目标反应,应该是一艘船,只不过似乎没有运动的迹象。
像这种事情,在海上也算正常,虽然一般船舶都是不停航行的,但是也会有船停下,不会航行,所以大家也都很淡定,习以为常。但是随着船不断的航行,距离目标越来越近,到了可视范围内了,但是目之所及的地方,依然是一片海域,没有任何有船的迹象。这下船员们有点不淡定,尤其是一些新手船员,显得有些紧张,以为是遇到幽灵船了。
后来越来越近,确实没有发现任何船,船员们更加紧张了,于是赶快加速离开了,但是这段经历还是给很多海员带来了一些心理阴影,毕竟是属于无法解释的事情,让人不能接受。不过后来还是有老海员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可能在那片海域有沉船,然后雷达又恰好出了一些问题,不够准确,于是将沉船的情况反映了出来,所以到了目的地之后,也没有发现有船,因此才会产生这种令人恐怖的感觉。
大海深处存在的古怪1.神秘生物。大海中有各式各样的生物,里面存在着很多未知的生物,也存在着很多长相奇特很少见的生物,或者有一些基因突变的生物。这些生物由于平常很少被人发现,所以当这些生物现身的时候,就会引起船员的恐惧心理。
比如当年的远洋船员,第1次遇到大王乌贼的时候,都觉得那是北欧神话中的海怪库拉肯,也是产生了很大的骚乱。还有海员宣称见过传说中的海洋巨蟒,不过没有留下什么影像资料,因此这依然是个谜。
2.诡异天气。在大海上,天气诡异多变,这是个常识,许多有经验的海员并不会觉得怎样。但是事实上,还是有很多非常诡异的天气,可以让人心生畏惧。
比如传说中的水龙卷,看起来非常的壮阔,但也十分危险。还有极限的风暴,大海上的风暴总是来势汹汹,让人感觉仿佛是世界末日的降临。
3.神秘事件。在大海深处,总是少不了各种神秘的传说,以及神秘事件,很多事情无法解释,比如传说中的百慕大,有多少船沉没在这里,但是依然不能找到合理的解释,这就为这些神秘事件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令人心生畏惧。
4.无法解释的声音。在大海上航行,很多船员都会经历过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听到奇怪的声音,这些声音是自己在陆地上从来没有听过的,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发出的,是自然的声音,还是生物的声音,无法判断,但是既然是未知的声音,所以觉得还是很诡异的。
事实上,大海深处很多生物的声音,再配上海水声以及风声自然声音,会产生许多独特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就会自然而然的造成人类的恐惧感。
5.人文遗迹。这里的人文遗迹沉船的残骸,以及一些土著居民。其实出海的海员们,多少是有些信仰的,所以在航海途中遇到沉船的残骸,那就意味着以前有前辈在这里逝去,并不是一件吉利的事情,所以会给心上蒙上一层阴影。而有时候碰到一些土著,则会吓人一跳,还要琢磨是不是海盗。对于这些人文遗迹,比较好的一点就是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克服自己内心的一些不舒服,也就没有什么了。
船员如何克服恐惧1.心理测试。在船员上船之前,都会进行一下心理测试,这些心理测试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方面以及心理抗压能力,这其中就包括了对于未知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抗拒恐惧的能力。如果测试结果并不理想,那么这个船员就不会被允许上船,只能等待下一次机会。
2.多种减压。其实海员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不仅要承受孤独,还要面对未知的大海,所以心理上肯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压力。所以如何减压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现在一般在远洋航船上,都会配备各样的娱乐设施,比如篮球场,KTV,还有一些游戏机之类的,就是为了让海员舒缓自己的压力,这样即便发生了未知的事情,也不会被一下击垮,还有回旋的余地。
3.武器壮胆。现在的远洋航船,和以前的商船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就是多多少少配备了一些武器,这些武器在处理一般的应急事件的时候,是足够用的了。这样就会从心理上,提高海员们的勇气。另外逃生措施也比较完备,即便出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有充足的手段可以逃出升天,从这个角度来说,也会提高了海员的自信心。
海员的真实如何1.工资高。海源的工资确实是高,正常情况下,年薪几十万一般是不成问题,这个薪资比例算是相当不错的,而且对学历的要求也并不是那么大,不过近年来对学历的要求还是高了许多,许多高素质的海员成为了抢手货,但是工资高的这一特点并没有改变,要比正常的职业高出很多。
2.离婚率高。这个也非常可以理解,因为海员每次出海,短则半年,长则一两年,这期间是没法回家的,而且在大海深处,也经常手机没有信号,所以家里的联系就非常少了,这样家人缺乏关心,配偶也缺乏关爱,所以出轨离婚的问题频发,这也是海员的不好之处之一。
3.工作强度相对适中。总有人说海员并不累,工作很少,也有人说海员非常累,总有干不完的活,其实都片面了一些,相对来说,海员的工作强度比较适中,不会出现很闲的情况,但也不会忙死,除非遇到了特殊事件,一般情况下要比正常工人的工作强度小不少。
所以,如果想要成为海员,只要能够耐得住寂寞,觉得家庭处理起来没关系,或者是单身,完全可以去试一试,毕竟收入比较高,相比起来性价比算是很高的一个职业了。
结语大海深处依然有各式各样的秘密等待我们探索,但是相信很多秘密是永远探索不完的,但是我们不会驻足不前,依然会不停的探索,不停的了解,去揭开大海最神秘的面纱。
樱花望远镜是哪个国家的牌子?
听着名字就是日本了。
下面参考:所谓的“日本樱花望远镜”,其实并不是来自日本,而且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这个牌子。那么,现在市面上大量存在的所谓“樱花军用夜视望远镜”“日本樱花望远镜”是什么?樱花,本来确实是存在过,它本是上个世纪香港的一个低档品牌,但是早在大概10年前,就倒掉了。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也许是这个牌子给人留下了一些印象,也许是“樱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日本”,之后大陆的大多数劣质产品,都开始打上“日本樱花”的牌子销售。樱花,也就从一个已经倒掉的牌子,变成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了。为什么是由人工打磨呢?
其实大型天文望远镜的镜片也是机器和人工联合磨制的,天文望远镜镜片主要成分就是硅硼玻璃,先在旋转熔炉中融化为液态玻璃,然后倒入旋转模具中冷却成为凹面的镜坯,旋转的目的就是要自然的形成凹面,并且保证镜坯的均一性,然后根据具体的望远镜结构要求,由大型的抛光机进行抛光。
这就是亚利桑那大学斯图尔特天文台镜面实验室磨制完成用于大麦哲伦望远镜的镜面,那个花花绿绿的就是抛光机。
抛光机完成后,会有工程师对镜面进行检测,不到位的地方再由人工或者机械进行抛光。
大麦哲伦铸造好的镜坯,那些蜂窝状的孔洞是用于背面散热的。反正正面是要镀膜的。
下面这个可能没有正式的论据:
人类历史上纯手工磨制的最大的光学镜片目前沉在海底,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大和号主炮的光学测距仪,光三九四八金物要目(15m测距仪)和光四三金物要目(10m测距仪) ,号称可以指挥32000m距离上的炮战。
三联装460mm主炮左右的就是三九四八金物,最高的桅杆顶部伸出来的一对就是光四三金物。
由日本光学株式会社荣誉出品。就是现在的尼康,哼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