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远镜眼镜怎么看镜头,望远镜目镜和物镜的尺寸区别?
目镜和物镜的区别:位置不同、安装方式不同、长度和放大倍数关系不同。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目镜一般是装在镜筒的上端,是比较接近人眼睛的镜头,而物镜是装在镜筒下端的转换器上,比较接近观察物体的镜头;目镜可直接插入镜筒,而物镜是螺纹拧上去。
目镜是用来观察前方光学系统所成图像的目视光学器件,也是显微镜、望远镜等目视光学仪器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由物镜放大得到的实像再次放大。一般目镜是由若干个透镜组合而成的,具有较大的视角和视场放大率。
望远镜的两个镜片是凹面镜还是凸面镜?
望远镜其实有很多种分类方式的,比如按光的波长分:红外望远镜,紫外线望远镜,可见过望远镜等等.你说的应该是我们平常见到的光学结构上的差别分类的:两片凸透镜是开普勒望远镜,成象是倒立的,一片凹透镜一片凸透镜是加利略望远镜,这两种类型都是属于折射式望远镜,与之对应的还有反射式和折反式.反射式望远镜是通过一块抛物面的主镜把来自远方的光线汇聚起来,然后用目镜放大,折反望远镜成象原理和反射式基本一样,他是一种结合了折射和反射的优点的成象方式.
其实在现在的望远镜中镜片并是单单的一块凸透镜和凹透镜,而是经过科学设计的镜头组,里面包含了材质、成象等不同的透镜,以弥补单一透镜的光学缺陷.
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望远镜镜头是怎么拍的?
电脑后期制作就是了,不可能真的用个望远镜放到镜头前面因为摄像机镜头比望远镜的目镜大多了,放进去就只有中间一个小圈,不信拿台单反对着望远镜拍看是不是,就算是真的对着目镜拍也是拍到一个圈,不可能有两个圈的样子如果是拍瞄准镜的镜头就用电脑加上刻度就是了
天文望远镜买来把该看的都看过了接下去还有新鲜感吗?
关于这个问题,从三个大方面作如下回答:
问题似乎是关于天文望远镜新鲜感的,其实并不完全是,我觉得更加是关于普通人对于宇宙得好奇心到底有多深厚、天文的认知和科学素养相关的问题。
一、天文和天文观测到底是什么?
它是一门最古老的基础学科之一,人类文明诞生起就存在,和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不同之处在于天文学是一门无法进行实验的学科,因为天文学研究的对象宇宙,包括宇宙的形成、发展和天体的规律。天文学研究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观测-理论-观测(验证理论),如此重复最后得出理论,让我们知道太阳系、恒星、行星、卫星、周日视运动等等等,天文研究给我们人类授时、历法、地质、航天等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天文观测和天文研究息息相关,400多年前伽利略自制人类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时候,人类理论性探索宇宙的奥妙才正式拉开帷幕。
二、我们对天文的认知度到底有多无知?
小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说,宇宙的奥妙无穷,可想了二十年也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少秘密?书本中学过皮毛的天文知识有这些:地球自转且围绕太阳公转,形成白天和黑夜也就是1天24小时、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然后就没了,我们不知道夏季夜空中满天的繁星,它们都是什么?
困惑几十年的疑惑就产生了,大概有这么些:
1.那个星是什么星?星星是五角星嘛?
2.那些星星上有人吗?
3.嫦娥真的在月球广寒宫吗?
……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对天文的认知程度。
三、回到正题,天文望远镜看完了那些常见的天体,是不是就闲置了?
这边我结合自身工作浅谈几点感想:
1.天文望远镜能看到的天体目标数量理论上是无穷的,日、月、七大行星这些只是基础,当然天王和海王星由于距地较远可能不易观测,但是还有亿万颗恒星、星云、星团、星系、彗星等,你就不曾想象过它们都是什么样?当然,令人遗憾的是城市的发展造成灯光污染,我们已经很难看到那满天繁星和绚丽的银河了,缺失的美才是心中追求之根源吧。
2.购买天文望远镜的人群分类:
长大了圆梦型、培养小孩兴趣型、跟风型、业余天文爱好者型
排除最后一种不会提出类似新鲜感的问题,主要说下前三种:
a、圆梦型,一个真实的事,去年10月一位天文望远镜用户给我来电,大致意思是他的天文望远镜坏了有十二年之久,想修复一下。我很诧异的问了一句“坏了十年没用,您一直保留着?”
他回道“这个望远镜是他上大学的时候吵着让她妈妈买的,就是想看看月亮究竟是什么样,没想用了不到两次就把镜头摔了、赤道仪也摔坏了,他不敢告诉妈妈”,后面他默默的把望远镜收纳了起来,只是和妈妈说不想玩了,就藏在了床底,因为他大概是怕挨骂吧。这期搬家两次,他也在结婚生子了,破损的望远镜一直带在身边,直至他五岁的儿子突然问起“爸爸,嫦娥姐姐在月亮上是不是很冷啊?”,木然想起那台破损的望远镜……
望远镜修好以后,他在朋友圈说了这样一段话“年少的遗憾已成为回忆,不想让儿子才开始的人生回忆留下遗憾”。
b、培养小孩型:这里会包含一小部分大叔圆梦型,因为有这么一些兄弟美其名曰买镜子培养小孩兴趣其实最后自己玩的最多[捂脸]。
此处也分享一个小朋友的事:
其实就是上周,家长给小朋友买了一台博冠1021400长焦折反射镜,年龄大概7-10岁的样子,和小朋友视频教他如何操作,过程大概是这样:兴奋的摆弄镜子,一边视频告诉他应该这样操作,一边提醒他别摔了镜子,告诉他方法,听的很认真,找地面目标5分钟未找到对面200米开外的房子,接着就是怀疑镜子有问题(这个可以理解),又折腾了五分钟在爸爸的帮助下找到了且看清晰了接着自然兴奋至极,又教他校准寻星镜,发展又找不到目标了……最后就在不快中中断了视频教学,本以为孩子放弃了。
直到第二天晚上,孩子妈妈发来照片,终于看到了月亮,正直峨眉月环形山清晰无比,我想这位妈妈应该是自己慢慢掌握了望远镜使用,希望孩子也是掌握了的。随后发来小朋友观月感诗一首,题名《望月》
望 月
夜空无际月晕浑,
欲窥千里望穿云。
玉光至纯生浅影,
金面渐展现雕痕。
只得广寒清冷色,
不见月窟拭泪人。
这难道只是新鲜感吗?若是,我想称之为妈妈内心幸福的新鲜感。
c.跟风型:很好解释就是蹭热点,这几年会混入一些被东哥称之为“最挑剔的消费者”,概括几点:镜子到手很兴奋,动手能力强的自己装好就架起来去观测了,初级问题就来了:
第一种:啥也看不到,折腾了半天最后问客服你的望远镜有问题、垃圾、啥都看到,客服无穷的解释这个是需要观测方法的,“我不听,买了就是想立马看到”,那客服视频教你吧,在极度自以为是的视频过程后无耐心的或者看到的和自己想象的哈勃图片不一至的就是退货、七天无理由、不退差评威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第二种:学会了操作、兴奋的去看月亮,还特意等到农历十五,心想这下能看到环形山了吧,月亮这么亮肯定好看……然后就是和售后服务人员的对话“这什么破望远镜,月亮这么亮都看不清,是不是望远镜有问题啊”……“亲,满月不适合观测月面细节哦”,“什么玩意?为什么不适合,月亮这么大这么亮?”“亲…”一顿科普完以后,又会出现两种情况:
有一部分是,退换货或者挑剔产品毛病,退不了货就压箱底了……
还有一部分是,接受建议、认真学习天文知识、学习天文望远镜操作,此类一般都会进入刚才所说的最后一类“业余天文爱好者”,也会和周边人群普及天文和天文望远镜。
想到这小编顿时欣慰很多。
总结一下:
天文望远镜是专业且科学的天文观测仪器,它有科学的使用方法,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的天文知识加上一些生活上的耐心、敬畏宇宙的谦卑之心,相信它会给你带来不一样得人文自然观的熏陶和提升。
宇宙之大无穷,人类之小如尘埃,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也只不过是亿万之一的银河系中1200颗恒星之一的太阳中的一个行星,地球看上去就是一粒尘土,人类苦恼、开心、彷徨、得失、生死却尽含其中。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天文科普,任重道远。
镜头和镜片的区别?
镜头是镜片的组合,镜片是由光学玻璃磨制的透镜,其中透镜又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以望远镜为例,用一片长焦距的凸透镜做物镜,再用一片短焦距的凸透镜或凹透镜做目镜就可以做出一架简单的望远镜。
照相机的镜头则要复杂得多,为了消除成像畸变,镜头要采用多片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组合才能达到需要的效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